科學家發現,植物在乾旱時期會停止生長以保護其DNA,這對於防止有害突變傳遞給後代至關重要,這對農業和植物育種有益。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和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的分子與細胞植物生物學研究所(IBMCP)的研究人員,與卡斯特利翁海梅一世大學的合作者一起,發現了植物在乾旱時期停止生長的新原因。 以前,人們認為植物停止生長是為了節省能量以進行防禦機制。 然而,這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解釋。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表明,這種生長停滯是植物DNA的一種保護機制。 科學家假設生長停止可能是由於DNA保護,因為DN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損害。 實驗表明,在壓力下持續生長的植物比停止生長的植物積累了更多的DNA損傷和細胞死亡。
IBMCP的CSIC研究員Antonio Serrano解釋說,所有植物器官,包括胚珠和花粉,都起源於分生組織,分生組織包含不斷分裂以產生新組織和器官的幹細胞。 因此,在水分胁迫下,分生組織細胞中的DNA保護機制可能會被激活,停止細胞分裂和生長,以防止突變傳遞給後代。
台灣農業的啟示: 台灣的農業也面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乾旱是其中之一。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如何通過育種技術,培育出更耐旱、更能保護DNA的植物品種。 這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減少因環境壓力造成的損失。
研究進展: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乾旱條件下,植物會啟動一系列基因,這些基因參與DNA修復和保護。 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與植物的耐旱性密切相關。 未來的研究將集中在如何利用這些基因,來改良農作物的抗逆性。
總結: 這項研究為我們揭示了植物在乾旱條件下的生存策略,並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過深入了解植物的DNA保護機制,我們可以開發出更適應氣候變遷的農作物,為保障糧食安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