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番茄植物正經歷一種罕見的「逆向演化」現象,牠們回復到祖先的特徵。此發現不僅深化了對生命適應力的理解,也為農業基因工程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與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於2025年6月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聚焦於兩種野生番茄物種——Solanum cheesmaniae與Solanum galapagense,牠們皆為南美洲番茄的後裔。研究發現,在年輕且火山活動頻繁的島嶼上,這些番茄會產生生物鹼,這種苦味化合物具有天然殺蟲效果,類似於茄子的成分。
關鍵差異在於生物鹼的立體化學結構。雖然「古老」與「現代」的生物鹼由相同原子組成,但其三維排列不同,導致生物活性有所差異。研究人員找出負責組裝生物鹼的酵素,並發現只需該酵素中四個胺基酸的變異,即可恢復其功能,使植物合成「史前」化合物。此現象的地理分布暗示環境因素影響,西部島嶼的嚴苛條件促使這些防禦機制重新活躍。
此研究挑戰了傳統觀點,即一旦特徵消失,便難以透過相同基因路徑重新出現。研究證明「逆向演化」不僅可能,且可精確且持續地發生。此發現不僅改寫了植物演化的認知,也為基因工程帶來契機,未來或能培育出更抗蟲害、更安全食用甚至具醫療價值的作物。強調演化非線性進程,而是複雜交織的互動,有時回顧過去反而是前進的關鍵。番茄作為全球重要食材,正是這一迷人過程的最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