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約50萬參與者的數據,揭示了在決定壽命方面,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遠比基因重要。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約佔壽命差異的17%,而基因的貢獻不到2%。
關鍵的環境因素包括吸煙和身體活動等生活方式選擇、社會經濟地位和早期生活條件。研究人員使用蛋白質組學分析來評估分子水平的生物年齡。
吸煙、社會經濟地位、身體活動和生活條件被認為是影響過早死亡和生物衰老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有趣的是,該研究發現飲食與衰老指標之間的關聯較弱,這可能是由於數據限制或關係的複雜性所致。
研究結果強調了可改變的生活方式因素在促進健康和長壽方面的重要性,表明個人對自己的壽命有相當大的控制權,而與遺傳傾向無關。早年接觸,例如10歲時的體重和母親吸煙,也可能對健康和死亡率產生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