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強調了睡眠時長即使是微小的差異,也會對青少年的認知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睡眠模式的細微差別會明顯影響心理表現。
這項涉及3000多名青少年的研究表明,那些早睡且睡眠時間較長的青少年在認知測試中表現更好。這個群體的睡眠期間心率也最低,表明休息更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睡眠習慣最規律的群體在評估閱讀、詞彙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心理測試中表現優於其他群體。腦部掃描顯示,該組的大腦容量更大,大腦功能更強。數據來自劍橋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ABCD),這是一項關於美國兒童健康和大脑發育的大型長期研究。該研究使用Fitbit手錶監測睡眠模式。
雖然即使是睡眠習慣最健康的青少年,睡眠時間也往往少於建議的8到10個小時,但該研究強調,即使睡眠時間略有增加,也能帶來可衡量的改善。劍橋大學的芭芭拉·薩哈基安教授等專家強調睡眠對於記憶鞏固的重要性,並建議定期鍛煉和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以提高睡眠質量。牛津大學的科林·埃斯皮教授建議將睡眠健康教育納入高中課程,以解決“社交時差”等問題。
約克大學的加雷斯·加斯克爾教授主張進行更多的干預研究,以幫助患有睡眠障礙的青少年,並建議簡單的改變,例如管理屏幕時間,可以對睡眠時間和時間安排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