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名為「宇宙之聲」的開創性項目正在將太空望遠鏡的數據轉化為音樂作品,提供了一種體驗和理解宇宙的新穎方式。這種創新方法使用數據聲音化技術將望遠鏡的視覺數據轉化為聽覺體驗。
為宇宙之聲項目做出貢獻的望遠鏡
「宇宙之聲」項目利用了來自以下幾個著名太空望遠鏡的數據: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中國空間站望遠鏡(CSST),又稱巡天,計劃於2025年中期發射
該項目創作的每部交響曲都提供了一次獨特的太空聽覺之旅,讓聽眾能夠「聽到」宇宙,並體驗黑洞和恆星等宇宙現象的故事。
穿越太空的聽覺之旅
這些宇宙交響曲提供了穿越各種宇宙現象的聽覺之旅。其中一次旅程始於距離地球28000光年的恆星WR 124,並演變為鑽石、塵埃、氣體和粒子的混合體。然後,交響曲過渡到SS 433雙星系統,其中包含一顆普通恆星和一顆緻密伴星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後以半人馬座A星結束,該星距離地球1200萬光年,那裡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發出強大的噴流。
意義和影響
「宇宙之聲」項目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體驗,並為理解宇宙開闢了新的途徑。它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分析宇宙數據的新方法,有可能揭示肉眼看不見的模式,並使視力障礙者更容易接觸天文學。通過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聲音,該項目增強了我們感知、區分和響應複雜信息的能力,補充了傳統的數據可視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