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2025年4月4日《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倭黑猩猩(Pan paniscus)表現出組合性,這種語言特徵以前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蘇黎世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個保護區的數百小時錄音。 組合性是指將語言元素組合成更大、更複雜的結構,從而產生多樣化含義的能力。該研究在倭黑猩猩的叫聲中發現了非平凡的組合性,其中整體的含義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構成。這與平凡的組合性形成對比,在平凡的組合性中,元素是獨立的。 研究人員,包括Mélissa Berthet、Simon Townsend和Martin Surbeck,記錄並分析了700多個倭黑猩猩的叫聲,記錄了每次叫聲的背景,包括活動、地點、同伴和附近的元素。這使他們能夠創建倭黑猩猩聲音的“詞典”。然後,他們使用來自人類語言學的數學方法來分析不同聲音一起出現的頻率。 分析顯示,至少有四種組合具有組合性。例如,高音呼叫(“注意我”)與低音呼叫(“我很興奮”)結合在一起,似乎意味著:“注意我,因為我很痛苦。”而“嗶嗶”(“我想……”)與“口哨”(“讓我們在一起”)一起用於親密場合,如性行為或支配行為的展示。 這一發現表明,組合性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早地出現在靈長類動物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和倭黑猩猩大約在700萬至1300萬年前擁有共同的祖先,這表明促進這種能力的認知基石至少有700萬年的歷史。
倭黑猩猩交流:研究揭示類人語言的組合性
Edited by: Aine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