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黑猩猩表現出一種具有組合性的交流方式,這種語言特徵以前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倭黑猩猩組合叫聲的方式與人類語言的複雜結構相似。 語言學家將組合性分為簡單形式和非平凡形式。雖然一些動物表現出簡單的組合性(將具有特定含義的詞組合在一起),但倭黑猩猩似乎參與了非平凡的組合性,即某些元素會修飾其他元素。蘇黎世大學的西蒙·湯森德表示,這增加了所傳達含義的細微差別和複雜性。 來自湯森德小組的梅麗莎·貝爾特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科科洛波里倭黑猩猩保護區記錄了倭黑猩猩的叫聲,將其分為“鳴叫”、“口哨”、“咕噥”和“尖叫”。她記錄了700個錄音的背景細節,並根據背景推斷了叫聲的含義。“鳴叫”協調活動,而“口哨”維持群體凝聚力。 研究人員將叫聲映射到意義的五維“地圖”上,創建了一個包含七種常見叫聲的“詞典”。對叫聲組合的分析顯示,“鳴叫-口哨”用於敏感的社交互動,是典型的非平凡組合性。四種組合表現出組合性,其中三種表現出的意義超出了其各部分的总和。所有七種叫聲類型都出現在組合中,表明存在廣泛的組合性。 雖然“倭黑猩猩語”的確切含義仍不清楚,但這種源自人類語言學的方法表明存在非平凡的組合性。華盛頓大學的謝恩·斯坦納特-瑟爾凱爾德認為,組合叫聲可能是習語。中歐大學的湯姆·斯科特-菲利普斯質疑倭黑猩猩的叫聲與語言的可比性,並指出細菌中也存在類似的信號傳遞。 湯森德認為,非平凡的組合性可能很普遍。他希望他們的觀察方法能夠鼓勵在其他物種中進行測試,以確定倭黑猩猩在這方面的獨特性。
倭黑猩猩的交流方式展現出類似人類的語言組合性
编辑者: gaya ❤️ one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