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并非如此,”一位研究人员在描述台湾大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时说道。科学家们利用量子自旋(亚原子粒子的基本属性)设计了一种模仿大脑信息存储的设备。这项创新有望通过创建更节能、更像大脑的计算系统来彻底改变人工智能。
几十年来,计算机架构一直将处理和内存分开,这与人脑不同,人脑中的神经元同时执行这两项任务。台湾团队的设备通过模拟突触(神经元之间的微小连接)的物理内存弥合了这一差距。该设备拥有11个仅由电流控制的稳定状态。
最有希望的原型利用倾斜磁各向异性,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子自旋。这使得该设备能够模拟突触的增强和抑制,从而反映神经连接如何加强或减弱。该设备在图像分类中实现了 81.51% 的准确率,接近原始未量化模型。这一突破为密切复制大脑架构和功能的神经形态硬件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