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成惡意軟體成功繞過 Microsoft Defender:科技進步下的道德困境

编辑者: Veronika Radoslavskaya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見證了科技的巨大進步,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其中,AI生成的惡意軟體成功繞過安全防護系統,引發了對網路安全的深遠擔憂。本文將從道德角度探討這一現象,並分析其對社會的潛在影響。

根據Outflank的研究,使用Qwen 2.5模型訓練的AI,能夠生成繞過Microsoft Defender的惡意軟體,成功率約為8%。這不僅突顯了AI在惡意軟體生成方面的能力,也揭示了傳統安全防護措施的不足。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過程的成本僅為1,600美元,且耗時僅三個月,這使得惡意軟體的生成更加容易,也增加了潛在的危害。

AI生成的惡意軟體,不僅技術複雜,而且具有高度的適應性,這使得傳統的安全防護措施難以有效應對。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的普及,使得惡意軟體的生成不再是少數技術專家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利用AI工具來製造惡意軟體,這無疑增加了網路犯罪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網路安全策略,並加強對AI技術的倫理監管。

在台灣,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合作,提高對AI生成惡意軟體的警惕。同時,也應加強對AI技術的倫理教育,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避免AI技術被濫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確保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來源

  • TechPulse

  • AI malware kan nu Microsoft Defender omzeilen: open-source LLM overtreft tool in ongeveer 8% van de gevallen na drie maanden training

  • AI safety shifts

  • Microsoft's Smart App Control blokkeert malware en heeft 'lichtere impact op de prestaties van uw pc'

  • Defendnot-tool gepresenteerd als 'een nog grappigere manier' om Windows Defender uit te schakele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