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支中國學生團隊成功地使用一份擁有2000年歷史的食譜,重現了一道米飯菜餚,從而為了解西漢時期的烹飪方式提供了新的視角[2, 7, 14]。該項目由湖南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的學生共同承擔,其核心是一份名為《食方》的手稿,該手稿是在湖南省的一座古墓中發現的[2, 3]。
《食方》手稿詳細介紹了漢代時期各種食材(包括米飯)的製作方法[3, 8, 14]。學生們與烹飪大師何菊仙合作,共同完善烹飪過程[3]。他們選擇了一種與漢代使用的稻米相似的非糯米品種[2, 4, 14]。
研究團隊將稻米浸泡半小時,蒸煮20分鐘,冷卻後,再加水蒸煮15分鐘[2, 3, 4]。最終製成的米飯被描述為“鬆散而富有彈性”,與現代稻米相比,“口感宜人,糖分含量明顯較低”[2, 14]。岳麓書院的美國教授彼得·布萊恩·迪特曼森將復刻的菜餚描述為“令人感到舒適的食物”[2,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