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團隊,包括來自柏林工業大學的安德烈·埃克哈特教授,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的成就:首次直接實驗觀測到一維量子系統中的任意子交換統計。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重大進展,為探索一維任意子和加深我們對基礎物理學的理解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在物理學領域,粒子傳統上分為兩類:玻色子和費米子。玻色子在交換時保持不變,而費米子的波函數會發生變化。然而,任意子通過表現出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行為,挑戰了這種傳統的分類。 研究團隊使用量子氣體顯微鏡作為量子模擬器。他們使用駐波雷射將超冷銣原子精確地定位成線性排列。這種創新的設置使他們能夠仔細觀察單個原子的運動,從而為它們的任意子行為提供了直接證據。 任意子具有獨特的拓撲特性,使其本質上能夠抵抗干擾,從而激發了人們對其在容錯量子計算中的潛力的興趣。雖然觀察到的任意子是阿貝爾的,不能立即應用於量子資訊處理,但這一觀察代表了在解開這些奇異粒子的奧秘和利用其潛力用於未來技術應用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
一維任意子觀測:量子計算的里程碑
编辑者: Irena I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