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團隊在開發更耐用、更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溶液的二維(2D)鈣鈦礦中間層工藝,用於調節結晶度和相純度。
主要作者肖恩·譚指出,雖然二維鈣鈦礦旨在保護三維鈣鈦礦層,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們可能更脆弱。這促使該團隊探索混合溶劑,以獲得更堅固的二維中間層。
這種新方法可以生長純淨且高度結晶的二維鈣鈦礦,這是其堅固性的關鍵。該冠軍器件實現了25.9%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在1074小時的測試後仍保持91%。這種性能可與最先進的倒置p-i-n器件相媲美,標誌著n-i-p結構太陽能電池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該團隊的成功為進一步探索二維鈣鈦礦和混合溶劑組合打開了大門。譚表示,他對將該方法擴展到目前的工作之外感到興奮。這一發現可能導致更穩定、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從而為更綠色的未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