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科技領域,一項突破性的發現正在改變我們對量子世界的理解。 印度科學家發現,先前被視為障礙的量子雜訊,實際上可以增強單一粒子內的糾纏。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量子科學與技術前沿》期刊,為量子科技帶來了革命性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是由拉曼研究所(RRI)、印度科學研究所(IISc)、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學院(IISER)加爾各答分校以及卡爾加里大學共同合作完成,重點關注粒子內糾纏。 這種糾纏類型涉及單一粒子內的關聯性,與傳統的粒子間糾纏有所不同。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特定的量子雜訊,稱為振幅衰減,不僅可以維持,甚至可以在某些條件下恢復糾纏。 這種「糾纏復甦」現象,為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因為維持糾纏至關重要。
RRI 的主要作者 Animesh Sinha Roy 解釋說,他們推導出一個分析表達式來理解這種行為。 這項研究得到了科學技術部的國家量子任務的支持,挑戰了長期以來認為雜訊總是會降低量子系統性能的觀點。
這項發現表明,雜訊可以成為量子系統中的寶貴資源,為更穩健和穩定的量子科技鋪平道路。 該團隊的研究意味著量子世界仍然蘊藏著許多秘密,未來的研究將揭示更多令人驚訝的現象。
在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等機構也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的研究,並與國際接軌。 這些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台灣在量子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並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