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大學與DESY研究中心在LHC發現頂夸克對形成新粒子Toponium的證據

编辑者: Vera Mo

漢堡大學(UHH)與DESY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高能物理實驗室(LHC)進行的實驗中,觀察到頂夸克和其反粒子形成短暫束縛態的現象,這一現象被稱為Toponium。

頂夸克是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通常在極短的時間內衰變,難以形成穩定的束縛態。然而,當頂夸克和反頂夸克以極低的動能相遇時,它們可能會短暫地結合,形成Toponium。這一發現挑戰了物理學界長期以來的假設,並為研究強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徑。

該現象已在CMS和ATLAS兩個獨立的實驗中被觀察到,進一步證實了其科學意義。這些結果為我們理解物質的基本結構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可能對量子計算和新材料的開發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科學家們正致力於進一步研究Toponium的性質,以期對宇宙的基本組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 LHC發現頂夸克對形成Toponium的證據: - [Do top quarks combine for a fleeting moment to form a new particle called toponium? · DESY](https://desy.de/desy_latest_news/2025/toponium/index_eng.html?utm_source=openai) - [Elusive romance of top-quark pairs observed at the LHC  | CERN](https://home.cern/news/press-release/physics/elusive-romance-top-quark-pairs-observed-lhc?utm_source=openai) - [Elusive romance of top-quark pairs observed at the LHC | ATLAS Experiment at CERN](https://atlas.cern/Updates/Press-Statement/Quasi-Bound-Tops?utm_source=openai)

來源

  • Innovations Report

  • Universität Hamburg

  • DES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