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成就,推出了「流星-1」晶片,這是一款革命性的光學處理器,它使用光而不是電來進行計算。這項由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SIOM)開發的技術創新,標誌著運算技術取得了重大飛躍,有望重塑人工智慧和資料處理領域。
「流星-1」的核心在於它使用光處理資訊的能力,從而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並行計算水準。該晶片利用孤子微梳將單束雷射光束分成100多個波長,每個波長都充當資料傳輸的獨立通道。然後,這些通道透過基於光的電路傳輸,從而實現快速高效的計算。
這種新方法比傳統的基於矽的處理器具有顯著優勢,後者正接近其物理極限。「流星-1」可以在不增加空間或能耗的情況下擴展性能,理論峰值性能達到每秒2560萬億次運算。這一進步可能帶來更強大、更高效的人工智慧系統和資料中心。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我們的工作釋放了光子計算的內在自由度。」 該晶片的高精度以及與現有電信元件的相容性進一步增強了其廣泛應用的潛力。憑藉其卓越的功能,「流星-1」預示著一個基於光的計算可以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