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材料中觀察到量子碎形「霍夫斯塔特蝴蝶」

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在真實材料中直接觀察到被稱為「霍夫斯塔特蝴蝶」的量子碎形圖案。 透過堆疊和扭曲碳原子片以創建莫爾圖案,這項發現成為可能,證實了 1976 年關於磁場下二維晶體中電子能級的預測。 「蝴蝶」這個名稱源自於該圖案在能量和磁場中繪製時與蝴蝶翅膀的相似性。 由阿里·亞茲達尼領導的團隊使用掃描穿隧顯微鏡 (STM) 對莫爾晶體進行成像並檢查電子能級。 雖然最初是在超導研究中偶然發現的,但這一觀察為量子碎形中的電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 共同主要作者凱文·納克爾斯指出,STM 作為直接能量探針發揮了關鍵作用。 儘管沒有明顯的直接實際應用,但這項研究提高了對基礎物理學的理解,並可能影響未來的量子材料研究。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