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子星和白矮星與黑洞一樣,也會發生蒸發,這挑戰了之前關於宇宙物體壽命的假設。這項新發現最近發表,表明引力曲率可能導致粒子對的產生,從而導致這些緻密的恆星殘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質量。
主要發現
該團隊的計算表明,蒸發速率與物體的密度直接相關。據估計,中子星和恆星黑洞大約在10^67年內蒸發。此前被認為是壽命最長的天體之一的白矮星,預計將在10^78年內消失。這大大縮短了宇宙的估計壽命,此前認為宇宙的壽命為10^1100年。
這項研究建立在同一團隊2023年的一項研究基礎上,該研究最初提出,所有具有引力場的物體都可以通過類似於霍金輻射的過程蒸發。目前的發現完善了這些估計,並強調了密度在決定衰變速率中的作用。
影響
這一發現的影響是對宇宙最終命運的重新理解,表明物質的衰變速度比之前預期的要快。這些發現也影響了對量子引力的理解以及編碼在物質中的信息的最終命運。該團隊還計算了月球和人類的蒸發時間,估計為10^90年。
該研究團隊包括來自拉德堡大學的Heino Falcke、Michael Wondrak和Walter van Suijlekom。他們的工作結合了天體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和數學,為理解支配宇宙的基本過程提供了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