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恆星周圍的宜居系外行星:新研究揭示白矮星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潛力

Edited by: Uliana Аj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白矮星——類似太陽的恆星耗盡核燃料後的殘骸——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能夠支持宜居的系外行星。這挑戰了之前認為這些恆星殘骸太暗太冷而無法孕育生命的假設。

電腦模擬顯示,圍繞白矮星運行的岩石行星可能擁有更大的宜居表面積。這歸因於這些行星的快速自轉,從而減少了雲層覆蓋並增強了熱量保持。與主序星相比,白矮星周圍的宜居帶要近得多,導致軌道行星的自轉週期更短。

這些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發現表明,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比之前估計的更多的潛在宜居世界。這擴大了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範圍,包括圍繞這些恆星殘骸運行的行星。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並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奧馬瓦·希爾茲領導。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