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水的起源:新研究挑戰小行星理論,提出內部來源說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牛津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挑戰了長期以來認為地球上的水是由小行星撞擊帶來的理論。該研究表明,地球的構成要素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含有足夠的氫來產生水。

研究團隊分析了一顆罕見的隕石,LAR 12252,這是一顆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其成分與地球早期構成要素(45.5億年前)相似。通過X射線光譜分析,他們發現氫以硫化氫 (H₂S) 的形式,與隕石礦物結構內的硫化合物緊密結合。這表明氫是隕石原生的,而不是污染造成的。

研究結果表明,地球在形成時就含有足夠的內部氫來產生其水。這意味著宜居行星可能更多地取決於其最初的形成材料,而不是後來的小行星撞擊。像 LAR 12252 這樣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氫含量為地球水的來源提供了另一種解釋,從而可能增加在其他行星上發現液態水,進而發現生命的可能性。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