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可能摧毀了螺旋星雲中的一顆行星

编辑者: Uliana S. Аj

螺旋星雲中心的一顆白矮星可能摧毀了一顆行星,這可能解釋了 40 多年來探測到的神秘 X 射線信號。螺旋星雲是由晚期恆星脫落外層形成的行星狀星雲,包含一顆名為 WD 2226-210 的白矮星,距離地球 650 光年。來自錢德拉的數據表明,這顆白矮星摧毀了一顆非常靠近軌道運行的行星。自 1980 年以來,X 射線任務探測到來自 WD 2226-210 的異常高能 X 射線,這對於白矮星來說是不典型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X 射線信號可能是被拉到白矮星上的被摧毀行星的碎片。1992 年至 2002 年間的觀測表明,X 射線信號一致,每 2.9 小時發生一次細微變化,暗示著近軌道運行的行星殘骸。研究人員提出,一顆類似木星的行星可能向內遷移,被白矮星的引力撕裂,並在恆星周圍形成一個圓盤,從而產生 X 射線信號。這將是首次觀測到行星狀星雲中一顆行星被中心恆星摧毀的案例。該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