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死亡區」是指氧氣含量極低或沒有氧氣的區域,在2025年仍然對海洋生物構成重大威脅。這些區域可能是常年的,也可能是季節性的,嚴重影響水生生物,特別是海底和深水中的生物。第一個死亡區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此後其普遍性顯著增加。
2008年的一項研究確定了全球超過400個死亡區,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區域。墨西哥灣,靠近密西西比河口,仍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些區域是由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共同造成的,主要是廢物排放和農業徑流,導致氧氣耗盡。
過量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氮和磷,會導致富營養化,刺激藻類過度生長。當這些藻類死亡和分解時,會消耗氧氣,造成缺氧環境。幸運的是,通過緩解或消除其原因,可以逆轉死亡區。例如,2025年正在開展合作努力,以減少切薩皮克灣的營養污染,儘管實現所有減排目標仍然是一個挑戰。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像哥斯達黎加的生態藍旗計畫這樣的項目,可以培養保護水資源和海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