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至4月底,在越南北寧省雷樓古城進行的考古發掘,揭示了重要的建築遺跡。本次發掘由黃孝潘教授和黎文戰教授領導,地點位於古城西外牆。
發現包括一個用灰藍色長方形磚塊建造的建築物地基,沿著城牆延伸至豆江。該地基長約3.3米,具有雙層牆壁和平坦的階梯式設計,展示了古代居民精湛的建造技術。
文物與文化意義
收集到的文物包括建築磚、裝飾磚、圓筒瓦、脊瓦和陶器。一些磚塊上帶有古代漢字,為雷樓古城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提供了寶貴的見解。本次發掘成果延續了2022年的發現,擴大了發掘面積,並擁有更豐富的文獻記錄。
2024年之前的發掘發現了一塊青銅鼓模具碎片和2300多個碎片。這一發現表明,雷樓是冶金和青銅鑄造的重要中心,突出了東山文化的持久活力。該遺址還出土了陳朝(1225-1400年)的文物,表明該地區在那個時期繼續被使用。
歷史背景
雷樓曾是交趾郡的行政中心和交州的首都。它是公元後前10個世紀越南北部政治、經濟、貿易和古代宗教活動的重要樞紐。正在進行的發掘繼續加強了這座古城的非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