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古代詩歌揭示數百年來的衰落,2025年保護工作顯現希望

Edited by: Anna 🎨 Krasko

2025年5月5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724首古代中國詩歌[2, 3, 6]證明,過去1400年來長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數量急劇下降。研究強調,江豚的歷史分布範圍減少了65%,其中由於工業活動和棲息地變化,上個世紀的損失最為嚴重[2, 3]。

研究人員將這些詩歌與詩人的傳記和旅行記錄進行交叉比對,以準確地繪製江豚的目擊地點[2, 3]。大多數參考文獻來自清朝(1636-1912年),但該研究包含了唐朝(618-907年)以來的數據[2, 6]。分析顯示,自唐朝以來,江豚在主要河道中的分布範圍減少了33%,在相連水道中的分布範圍驚人地減少了91%[3]。

儘管歷史上有所下降,但2025年的保護工作顯示出成功的跡象[1, 11, 12]。中國政府已將該物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在與合作夥伴合作,以顯著減少主要威脅[1, 4]。長江沿岸江豚的目擊事件日益頻繁[11]。種群數量在歷史上有所反彈,穩步上升至2022年的1249隻,比2017年增長了23.42%[11]。這些努力包括保護區、圈養繁殖計劃和社區參與,為這種極度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了希望[1, 4]。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