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海上風電場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庇護所。這項2025年的研究強調了這些結構作為包括各種鯊魚和鰩魚物種在內的軟骨魚類重要棲息地的潛力。
通過分析海水中的eDNA(環境DNA),研究人員在荷蘭風電場及其周圍檢測到了這些物種的存在。總共從四個海上風電場:博爾瑟勒、荷蘭海岸南部、盧赫特杜嫩和雙子星採集了436個海水樣本。刺鰩(Raja clavata)是最常觀察到的物種。
該研究還在荷蘭海岸南部發現了冬季的姥鯊(Cetorhinus maximus),為它們的季節性遷徙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檢測到的其他物種包括星鯊(Mustelus asterias)和波紋鰩(Raja undulata)。這些風電場內禁止拖網捕撈,這使得底棲生態系統得以恢復,並為脆弱物種創造了更安全的環境。
這項研究是ElasmoPower項目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由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領導的為期六年的倡議,旨在調查海底電力電纜的電磁場對軟骨魚類行為的影響。eDNA的使用被證明是一種有前景的、非侵入性的海洋生態監測方法。這些發現為海洋空間規劃和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