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太空總署資助了一項備受爭議的實驗,由研究員瑪格麗特·豪·洛瓦特(Margaret Howe Lovatt)在美屬維爾京群島聖托馬斯島進行,旨在教海豚模仿人類的語言。寬吻海豚彼得是主要的研究對象。
瑪格麗特·豪·洛瓦特與彼得在一個部分被水淹沒的房子裡共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創造了一個類似人類的環境,以鼓勵他學習語言。彼得與洛瓦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依戀和性行為,洛瓦特以平靜和常規的方式對待這些行為。
由於資金削減和實驗的爭議性,該項目被終止。彼得被轉移到邁阿密的一個較小的水箱中,在那裡他遭受了孤立和抑鬱。根據包括約翰·C·莉莉(John C. Lilly)在內的一些說法,彼得因拒絕浮出水面呼吸而死亡,一些人將此行為解釋為自殺。海豚活動家里克·奧巴里(Ric O'Barry)解釋說,海豚是有意識的呼吸者,彼得可能因為無法忍受的條件而故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該實驗引發了關於跨物種交流、研究中動物的待遇以及人與動物關係界限的倫理問題。莉莉探索的在該項目中對其他海豚使用 LSD 的行為,進一步加劇了該項目的爭議性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