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風暴下的台灣科技業:技術與策略的應對之道

编辑者: Olga Sukhina

美國政府近期祭出的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巨大衝擊,也讓仰賴出口的台灣科技業面臨嚴峻挑戰。 專家分析指出,這些關稅不僅影響了硬體成本,更對全球科技產業的生產和部署策略產生深遠影響 。 由於台灣在全球伺服器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許多企業仰賴中國組裝和零組件,間接面臨關稅風險。 為了應對,台灣企業必須迅速調整物流流程、認證標準和生產優先順序 。 根據研究,美國對台灣的關稅威脅,促使許多客戶趕在關稅生效前大量下單,導致台灣電子資訊產品出口在年初出現了雙位數的成長 。 儘管如此,台灣科技業仍面臨多重挑戰。 美國同時鼓勵半導體製造回流,透過《晶片法案》等措施,為在地生產提供誘因,這也為台灣科技業帶來了複雜的信號 。 為了減輕關稅風險,台灣企業正考慮增加在美國的投資,或將生產轉移到關稅較低的地區。 然而,這些策略都面臨不確定性。 此外,由於台灣製造了全球超過90%的AI伺服器和晶片,在供應鏈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 面對關稅威脅,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展現了韌性,但未來仍需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情勢的變化,並積極尋求多元化的策略,以確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來源

  • SWI swissinfo.ch

  • Stock futures dip after Trump slaps tariffs on Canada; dollar gains

  • Morning Bid: $4 trillion Nvidia obscures new tariffs

  • Asian shares up on Nvidia high, investors unfazed by Trump's tariff moves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