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影響貓咪喵叫與呼嚕行為的研究結果

编辑者: Екатерина С.

近期,日本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貓咪的喵叫和呼嚕行為可能與其雄激素受體(AR)基因的變異有關。該研究分析了280隻已絕育的混種貓的DNA,結果顯示,擁有短型AR基因變異的貓咪更常發出呼嚕聲,雄性貓咪則更傾向於對人類發出喵叫聲。雌性貓咪在擁有相同基因變異時,對陌生人表現出更多攻擊性行為。這些發現支持了貓咪的發聲行為與基因之間存在關聯的觀點。

此外,研究人員將家貓的基因與其他11種貓科動物的基因進行比較,發現家貓攜帶了其他貓科動物中沒有的長型AR基因。這表明,長型基因的出現可能與馴化和選擇性育種相關的基因變化有關。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基因與貓咪發聲之間的關係,也為我們了解貓咪的行為和牠們與人類的互動提供了新的線索。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進一步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貓咪,並為建立更和諧的人貓關係做出貢獻。

來源

  • La 100

  • Infoba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