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破解了烏拉爾語族的起源之謎,該語族分布於愛沙尼亞、芬蘭、匈牙利及俄羅斯等地。研究人員結合基因與考古資料,追蹤這些民族的祖先來源。該研究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描述發現一種「基因標記」,能追溯烏拉爾語族使用者在歐亞大陸11,000至4,000年前的擴散歷程。
研究指出,烏拉爾民族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波羅的海與東亞,帶來技術進步與烏拉爾語言。該研究也顯示,現今約有2,500萬烏拉爾語族使用者,其DNA中可追溯祖先的足跡。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古基因學專家Kristiina Tambets表示:「作為一名愛沙尼亞人,這項研究令我非常振奮。烏拉爾語族使用者的DNA中約有5%的西伯利亞成分。現在看來,這些基因將所有烏拉爾民族與我們的祖先文化及語言連結起來。」(Tambets未參與此研究)
科學界已探討印歐語系的根源,該語系起源於約5,000年前中亞向歐洲與印度的遷徙,並逐漸分化為現代的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及羅曼語族等。然而烏拉爾語族(包含愛沙尼亞語、匈牙利語、芬蘭語)則截然不同,專家尚未完全理解其起源及使用者。語言學家推測烏拉爾語族可能起源於現今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烏拉爾山區,但確切位置及其在歐亞大陸的擴散路徑仍不明。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古代烏拉爾民族的基因,試圖解開此謎團。藉由研究祖先DNA的模式與變異,他們重建了這些族群數千年的遷徙路徑。研究分析了生活於約11,000至4,000年前,涵蓋現今俄羅斯及鄰近國家廣大區域的180位古代烏拉爾民族的基因組,並將其與先前科學家研究過的1,312位古代族群DNA進行比較。數據呈現出烏拉爾民族數千年來從西伯利亞多個區域遷徙的複雜圖景。塔爾圖大學的Tambets表示:「這項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青銅時代烏拉爾民族的起源與擴散機制。」
研究發現,最早的原始烏拉爾族群在數千年間分化為數個不同群體。一大群體向西遷徙至波羅的海沿岸,包括芬蘭、愛沙尼亞及俄羅斯西北部等今日烏拉爾語族使用區域。另一原始烏拉爾族群稱為葉尼塞族(Yeniseian),約5,400年前分支至西伯利亞中部,目前僅存葉尼塞語系的Ket語。另一分支約4,500年前遷往東亞,解釋了為何許多現代烏拉爾語族使用者帶有東亞血統。部分族群後來移居美洲,成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來自歐亞中部草原的其他烏拉爾族群約3,000年前遷往匈牙利。
研究同時支持東烏拉爾山脈為烏拉爾語族的發源地。Tambets強調:「僅憑基因無法確定人們使用何種語言。」她並指出,該研究解決了與祖先血統相關的問題,結合基因、語言與考古學的多元面向,展現今日烏拉爾語族使用者如何追溯祖先的遷徙路徑,並於4,000年前攜帶著先進的技術擴散開來。所謂「先進技術」指的是冶金術,尤其是銅與青銅的運用,以及首批烏拉爾民族建立的貿易網絡,這些移民對當時歐亞大陸的文化產生深遠影響。Tambets表示:「波羅的海地區最早的印歐語系定居者,隨後與大規模遷徙的烏拉爾語族融合。我自己便是這種融合的縮影。」烏拉爾語族除了保留自身語言外,也影響了今日多數歐洲人使用的印歐語系語言。語言學家推測,如「水」、「鍋」及「魚」等詞彙,可能源自原始烏拉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