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石具有多種功能,其中紀念是主要目的,尤其是在維京時代晚期(10世紀末和11世紀)。銘文經常提到個人豎立石碑以紀念已故親屬。作為口頭、視覺和物質媒介,符文石連接到不同的環境和背景,服務於多種目的。純粹的功能性解釋是不充分的,特別是對於早期的例子。
這些石頭雖然數量不多,但在材料、尺寸、形狀和題字特徵上各不相同。它們的含義、功能和背景仍然是爭論的主題。“符文石”被定義為包含其物理和題字兩個方面,強調在石頭上使用符文,並考慮個體題字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理解作為更大紀念碑一部分的碎片化符文石至關重要,將多個事件和銘文結合在一起。
在挪威和瑞典,大約有50塊帶有較舊的 futhark 銘文的石頭,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到6世紀中後期。在石頭上刻字的習俗可能始於公元4世紀或5世紀,與挪威最早的例子相吻合,儘管有些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或3世紀。銘文的年代測定涉及符文學、風格類型學、歷史和考古學方法。
符文學標準包括分析符文形式、語音變化和語言特徵的變化。風格類型學方法概述了裝飾風格和物體類型的相對年代。考古方法(地層學、樹木年代學、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和文本中的歷史識別可以提供絕對或相對年代。然而,符文石很少在可確定年代的背景下發現,這使得年齡確定變得困難。最近的發現可能會為這些古代文物提供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