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覺:從古希臘到現代神經科學,一段感官知覺的旅程

编辑者: Vera Mo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山口莉斯爾的著作《論元音的色彩:透過聯覺思考》探討了聯覺的歷史。聯覺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中一種感官的刺激會觸發另一種感官的體驗。最早的記錄出現在1812年一位巴伐利亞醫學生的論文中,詳細描述了音樂音調、字母和顏色之間的聯繫;例如,“A和E:朱紅色,I:白色,O:橙色等等。” 雖然“聯覺”一詞在古希臘被用來描述兩個人之間的同步感覺,但其現代用法可追溯到19世紀末。山口調查了這一概念是如何出現的,儘管有證據表明它是一種“古老的現象”。 最常見的聯覺形式包括看到音樂聲音或語言元素的顏色。山口專注於元音,對詩人用視覺術語描述詩歌聲音(如“押韻的色彩”或“暗元音”)感到好奇。 格奧爾格·薩克斯1812年的論文被認為是關於聯覺的第一個現代報告。在此之前,沒有關於這種感知方式的記錄。山口建議檢查歷史文本,以找到現在所謂的“聯覺”的“閃光”。 在19世紀,元音的視覺描述出現在包括實驗心理學、聲學和語言學在內的各個領域。然而,感知無法驗證的感覺被污名化,通常被歸類為“精神障礙”。記錄主要見於日記、信件或匿名帳戶。 20世紀將聯覺轉變為一種科學對象,需要嚴格的定義和可測試性。它從一種精神障礙轉變為天才的標誌,與非凡的創造力相關聯。然而,19世紀沒有人認為自己是聯覺者,因為這個概念尚未被編纂。 直到21世紀,由於其主觀性,證明聯覺具有挑戰性。顯示感覺皮層異常活動的大腦掃描提供了外部驗證。20世紀聯覺的科學編纂導致了該現象變異性的喪失。 CT掃描和fMRI等進展表明,視覺皮層對聲音刺激的反應異常,提供了科學證據。這使得更靈活的研究成為可能,使科學和人文論述更加接近。 山口將聯覺定義為關於複雜感官互動的“集群概念”。她強調了語言在理解我們如何感知事物方面的重要性,將語言視為那些知道如何閱讀它的人的檔案。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