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最初被认为是激进的关税政策,标志着与全球自由贸易推广的背离,这一趋势在拜登政府领导下仍在继续。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都表示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特朗普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征收关税,其中许多关税在拜登执政期间得以维持甚至增加。
拜登于2022年颁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旨在通过补贴和关税保护,促进美国的再工业化,尤其是在绿色领域。特朗普最近的关税政策也旨在刺激再工业化。这种两党对保护主义的倾向,部分原因是担心美元在造成贸易失衡中的作用。各国通常更喜欢成为净出口国,积累美元,然后将这些美元再投资于美国债务。
一些分析师现在认为美元的“过分特权”是一种负担,并主张通过促进国内生产来“重新平衡”美国经济。与此同时,德国等国正在放松其债务刹车,欧盟正在增加国防开支,这可能为美元提供替代方案。中国也在使其市场多样化,并专注于国内消费。这种向再平衡的转变在特朗普之前就开始了,并且可能会持续到他的政府之后。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这使他能够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自2025年4月5日起生效。他还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征收更高的关税,定于4月9日开始实施。白宫确认,这些关税将在现有对华进口商品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导致2025年4月9日之后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税率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