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支中国学生团队成功地使用一份拥有2000年历史的食谱,重现了一道米饭菜肴,从而为了解西汉时期的烹饪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2, 7, 14]。该项目由湖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的学生共同承担,其核心是一份名为《食方》的手稿,该手稿是在湖南省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2, 3]。
《食方》手稿详细介绍了汉代时期各种食材(包括米饭)的制作方法[3, 8, 14]。学生们与烹饪大师何菊仙合作,共同完善烹饪过程[3]。他们选择了一种与汉代使用的稻米相似的非糯米品种[2, 4, 14]。
研究团队将稻米浸泡半小时,蒸煮20分钟,冷却后,再加水蒸煮15分钟[2, 3, 4]。最终制成的米饭被描述为“松散而富有弹性”,与现代稻米相比,“口感宜人,糖分含量明显较低”[2, 14]。岳麓书院的美国教授彼得·布莱恩·迪特曼森将复刻的菜肴描述为“令人感到舒适的食物”[2,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