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确定了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轨道形状之间的相关性。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分析了1600条光变曲线,以测量火星大小到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的轨道。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行星往往具有近乎圆形的轨道,而较大的行星(大约海王星大小)则表现出大约四倍椭圆的轨道。这种偏心率的分裂表明大小行星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成路径。该研究还指出,轨道偏心率、行星丰度和恒星金属丰度之间存在巧合,进一步支持了不同形成机制的理论。具有偏心轨道的较大行星表明存在一个混乱的形成时期。
系外行星轨道形状与大小相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揭示形成路径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