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龙潭遗址的一项新发现,正在挑战人们对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技术发展的既有认知。考古学家们出土了一批石器,其年代可追溯到5万至6万年前,与欧洲尼安德特人相关的奎纳(Quina)石器制造风格惊人地相似。
奎纳体系包括制造厚重、不对称的石片,并将其塑造成具有高度改造边缘的坚固刮削器。这些工具通常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发现,用于处理肉类、动物皮毛、骨骼、鹿角和木材等任务。龙潭遗址不仅出土了刮削器,还发现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石核和石片,证实了完整的奎纳技术体系的存在。
在中国发现奎纳石器,且其位置远在已知尼安德特人栖息地以东数千英里,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疑问。研究人员正在考虑几种可能性:尼安德特人可能比之前认为的向东迁移得更远;另一种人类物种,如丹尼索瓦人,可能独立发展出类似的技术;或者该技术可能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接触传播。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发现表明,正如之前认为的那样,东亚在中石器时代并非技术停滞不前,并强调需要重新评估该地区人类进化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