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发布了三首全新的声音作品,这些作品源自于收集到的关于黑洞的数据。这些作品使用了一种名为数据声音化的过程,将来自钱德拉、詹姆斯·韦伯和IXPE等望远镜的数据转化为声音,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体验这些宇宙现象。
探索声音
每首声音作品都突出了黑洞的不同方面,展示了它们的演变、不同的大小和多样的环境。第一首作品以WR 124为特色,这是一颗距离地球28,000光年的沃尔夫-拉叶星,以将其外层抛入太空而闻名。韦伯望远镜以红外线捕捉到的WR 124周围的星云用类似长笛的音调表示,而恒星本身听起来像风铃。这颗恒星正处于一个短暂的阶段,未来可能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另一首作品的重点是位于18,000光年外的SS 433系统。这个双星系统由一颗恒星围绕中子星或黑洞运行组成,发射出钱德拉、IXPE和XMM-牛顿探测到的X射线喷流。在这首声音作品中,无线电波产生了持续的管风琴音符,而X射线喷流听起来像水滴,反映了轨道运动的波动。
最后一首作品以半人马座A星系为特色,该星系距离地球1200万光年,拥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该黑洞在整个星系中发射喷流。来自钱德拉的X射线数据被转化为有风的无人机,而IXPE的X射线光产生高音调的风声。来自MPG/ESO望远镜的可见光数据显示了星系的恒星,每颗恒星都用独特的乐器音调表示。
这些声音作品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理解黑洞,利用声音来揭示我们最先进的望远镜捕捉到的复杂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