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白矮星——类似太阳的恒星耗尽核燃料后的残骸——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能够支持宜居的系外行星。这挑战了之前认为这些恒星残骸太暗太冷而无法孕育生命的假设。
计算机模拟显示,围绕白矮星运行的岩石行星可能拥有更大的宜居表面积。这归因于这些行星的快速自转,从而减少了云层覆盖并增强了热量保持。与主序星相比,白矮星周围的宜居带要近得多,导致轨道行星的自转周期更短。
这些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发现表明,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比之前估计的更多的潜在宜居世界。这扩大了寻找地球以外生命范围,包括围绕这些恒星残骸运行的行星。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并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奥马瓦·希尔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