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724首古代中国诗歌[2, 3, 6]证明,过去1400年来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数量急剧下降。研究强调,江豚的历史分布范围减少了65%,其中由于工业活动和栖息地变化,上个世纪的损失最为严重[2, 3]。
研究人员将这些诗歌与诗人的传记和旅行记录进行交叉比对,以准确地绘制江豚的目击地点[2, 3]。大多数参考文献来自清朝(1636-1912年),但该研究包含了唐朝(618-907年)以来的数据[2, 6]。分析显示,自唐朝以来,江豚在主要河道中的分布范围减少了33%,在相连水道中的分布范围惊人地减少了91%[3]。
尽管历史上有所下降,但2025年的保护工作显示出成功的迹象[1, 11, 12]。中国政府已将该物种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以显著减少主要威胁[1, 4]。长江沿岸江豚的目击事件日益频繁[11]。种群数量在历史上有所反弹,稳步上升至2022年的1249只,比2017年增长了23.42%[11]。这些努力包括保护区、圈养繁殖计划和社区参与,为这种极度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了希望[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