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知识体系 (IKS) 是源自印度次大陆的,跨越数千年的丰富知识宝库。在 2020 年国家教育政策 (NEP) 的推动下,该体系正在经历显著复兴。该体系涵盖哲学、科学、艺术、健康和伦理等广泛学科,提供了一种对生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视角。2020 年 NEP 强调将 IKS 融入当代教育和政策的重要性,代表了教育方法的一次范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复兴相类似。
从历史上看,IKS 对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深刻的贡献。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吠檀多 (Vedanta)、正理 (Nyaya) 和弥曼差 (Mimamsa) 等学派具有高度影响力。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如阿耶波多 (Aryabhata) 和婆罗摩笈多 (Brahmagupta) 等杰出人物取得了开创性的发现。阿育吠陀 (Ayurveda) 以《遮罗迦集》(Charaka Samhita) 和《妙闻集》(Sushruta Samhita) 等基础文本为基础,确立了整体健康科学的原则。《波尼尼梵文文法》(Pāṇini's *Aṣṭādhyāyī*) 仍然是语言学的基石,为梵文语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其地位类似于《康熙字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目前,将 IKS 融入现代教育的举措是多方面的。课程修订正在进行中,在各个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引入了专门的 IKS 单元。印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 (ICSSR) 等组织正在积极组织研讨会和会议,以促进基于 IKS 的研究。教育部 IKS 司正在扩大其范围,以纳入现代学科,促进跨学科合作。这种方法旨在将传统知识与当代学科无缝融合,为可持续实践、生态友好型建筑和心理健康疗法(包括瑜伽和正念练习)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此外,越来越重视在教育框架内保护和推广本土语言和传统艺术形式,这与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异曲同工。